前言
6月16日,238个俄国人从德黑兰撤了出来。
就在伊朗最需要盟友撑腰的时候,俄方的高官却说:你们在乌克兰前线见过伊朗士兵吗?这话可太直白了!
俄罗斯咋突然翻脸了?撤侨这事儿到底有啥猫腻?
作者-水
朋友?什么朋友!
朱拉夫列夫的那句反问,简直是当头一棒。这位俄国防委员会副主席,用最直白的方式给伊朗上了一课:什么叫做"战略伙伴关系"。
你说伊朗委屈不委屈?革命卫队高层被以色列"斩首",核设施被炸得稀巴烂,数百枚导弹打出去也没占到便宜。这时候最指望的,就是那个天天喊着"全面战略伙伴"的俄罗斯能伸把手。
结果呢?人家不仅不伸手,还反过来问你:"朝鲜派了兵,你派了吗?"
这对比,够残酷的。朝鲜那边,金正恩说派兵就派兵,还签了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》,里面明明白白写着共同防御条款。俄军在库尔斯克打得焦头烂额的时候,朝鲜士兵真的来了,还帮着把乌克兰人赶了出去。
伊朗呢?嘴上说得好听,无人机倒是给了不少,但要说真刀真枪上战场?对不起,没有。
朱拉夫列夫这么一对比,伊朗瞬间就成了那个"光说不练"的伪朋友。
更讽刺的是,这位俄国高官还不忘往自己脸上贴金:"伊朗的军事技术,很多都是在我们帮助下开发的。"言外之意再明白不过:没有俄罗斯,你们早就完蛋了,还指望我们雪中送炭?
说白了,这就是在算账呢。俄国人算得很清楚:伊朗给的那点支持,远远不够换取俄军的直接参战。
账算得真精明
别看俄罗斯嘴上说得好听,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叮当响。
中东一乱,国际油价应声暴涨。6月13日以来,油价瞬间涨了近15%,相比5月初更是涨超30%。对于一个靠卖能源续命的国家来说,这简直是天降甘霖。每一声爆炸,都像是莫斯科财政账户上响起的清脆回响。
还记得2022年上半年那段油价突破120美元的好日子吗?现在虽然只有75美元上下,但俄国人做梦都想回到那个"越打越有钱"的时代。中东这一闹,机会又来了。
除了赚钱,还有更深的算计。西方的注意力被中东这个黑洞吸走了,美国的援助、欧洲的关注,都得分一部分给以色列。这大大缓解了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正面压力。这招"围魏救赵",玩得悄无声息,却效果拔群。
更妙的是,普京还能顺便当个调解人。6月13日,他亲自给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打电话,承诺充当"公正调解人"。转头又跟特朗普聊了50分钟,讨论中东局势。
这种左右逢源的姿态,暴露了俄罗斯的真实立场:既不愿放弃伊朗这个战略支点,更不敢与美国正面交锋。调解成功了,政治资本到手;调解失败了,也不会得罪任何一方。
这话翻译过来就是:卖武器可以,送人头免谈。S-300效果不好?升级到S-400啊,当然,得加钱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算计也不是没道理的。俄军在乌克兰都自顾不暇,连黑海舰队都折损了三分之一,哪还有余力开辟第二战场?
历史总是相似的
今年1月,普京在克里姆林宫接待佩泽希齐扬的时候,让这位伊朗总统整整等了一个小时。
一个小时啊!这在外交礼仪上意味着什么,明眼人都清楚。相比之下,普京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关系却一直不错,两个保守派老头私交甚好,通电话都是直接拨通的。在普京心中,伊朗这个"盟友"的真实分量,早就被掂量过了。
有意思的是,这种微妙的态度,在叙利亚问题上也能看出端倪。阿萨德政权倒台的时候,俄罗斯除了把人接到莫斯科,基本就是袖手旁观。连自己一手扶持的"小弟"都保不住,更别说为了伊朗去拼命了。
更深层的考虑是,俄罗斯虽然不希望伊朗倒下,但也绝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伊朗在中东坐大。这触及了俄罗斯作为传统大国的敏感神经。在波斯湾三岛问题上,俄罗斯就站在阿联酋而非伊朗这边。
这就是大国博弈的现实:合作有底线,竞争无极限。俄伊关系看似亲密,实际上充满了戒备和算计。伊朗想要俄罗斯的军事保护伞?对不起,这个价格你付不起。
朱拉夫列夫的那句话,本质上就是在重新定义俄伊关系的边界:军火生意可以谈,性命交情免开尊口。德黑兰那些指望着"老大哥"出兵相救的人,恐怕要失望了。
看来这友谊的分量,早就被掂量过了。在利益的天平上,伊朗显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。
友谊值几个钱?
德黑兰夜空下,那些仰望俄国飞机的人,心里该有多复杂。
那架运输机带走的,哪里是什么侨民啊,分明就是俄国人对"朋友"这两个字的重新理解。当战火在头顶燃烧,当导弹在身边呼啸,当最需要支援的时候,那个平时称兄道弟的"战略伙伴",选择了明哲保身。
没有永恒的朋友,只有永恒的利益。普京很清楚,为了伊朗去得罪美国和以色列,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。与其在中东泥潭里陷得更深,不如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乌克兰战场上。
更何况,俄罗斯还指望着特朗普能在俄乌问题上给个面子呢。这时候要是为了伊朗横插一杠子,岂不是自断后路?聪明的普京,当然选择两头不得罪。
但这种算计的代价是什么?是信誉的彻底破产,是盟友关系的名存实亡。当伊朗人看着俄国飞机绝尘而去的时候,他们对"战略伙伴"这四个字,还能有多少信任?
未来的中东,格局正在重新洗牌。美国强化军事存在,以色列亮出獠牙,沙特等国也在寻找新的靠山。而俄罗斯,可能会发现失去伊朗这张牌的代价,远比想象中要大。
说到底,这年头谁还信什么友谊长存?钱和利益,才是最靠谱的关系纽带。朱拉夫列夫的话说得直白:你想要我们的防空系统,可以,拿钱来换。你想要我们的士兵?对不起,这个价格你付不起。
结语
面对盟友的求助,你会选择雪中送炭还是明哲保身?反正俄国人已经用行动给出了答案。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,利益永远是衡量关系的唯一标尺。
当生死关头来临时,所谓的"战略伙伴"可能比路人还要冷漠。德黑兰的那些人,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:靠人不如靠己,求人不如求己。
这或许就是这场撤侨大戏给我们上的最深刻一课。
盈昌配资-股票上杠杆资金-股票市场配资-如何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