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11日,中国佛教协常务理事、天津佛教协会会长、五台山碧山寺方丈,达云法师圆寂,享年51岁。
这样一位身居高位,又德高望重的方丈去世,本该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,然而网上却流传起了方丈生前的生活细节,挑刺一般的评价方丈,令人作呕。
那么,方丈究竟有什么可被评头论足的呢?
信息源: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,请理性观看
几张照片谁也没想到,达云法师圆寂消息刚出来没几天,网上就有人翻出了达云法师生前的照片,一张一张往网上传。
照片里,他坐在桌前,面前摆着一套看起来质感不错的茶具,旁边放着几块造型精致的糕点。
展开剩余89%再看他住的地方,陈设也不像大家印象里出家人那样简单,桌椅、摆件都透着几分讲究。
就是这些平平无奇的日常画面,突然被一群“键盘侠”盯上了,开始在评论区里炸锅说:“出家人用这么好的茶具,吃这么精致的糕点,这算哪门子修行?”
还有人更直接,指着照片里的细节骂,说他这是借着身份享受!”甚至有人把他51岁离世和这些照片硬扯到一起,说什么“不守本分才有这样的报应”。
这些话像针一样,扎在那些了解达云法师的人心里。可网络的传播速度太快了,几张照片配上几句带节奏的话,很快就盖过了最初的惋惜。
以至于越来越多不明真相的人被带偏,跟着质疑:“原来他是这样的出家人?”“德不配位,难怪走得早!”
一时间,对一位刚离世的法师的恶意揣测,像潮水一样涌了上来。
可这些照片背后的真相,真的像网友说的那样吗?
从汤平到达云要了解达云法师,得从1974年说起。
当时,他从吉林德惠市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出生,而他的名字也并非达云,而是叫汤平。
那时的他,直到长大成人,一直和大多数人一样,在寻常的烟火气里长大,然而谁也想不到,这个孩子在24岁的时候,居然选择皈依佛门,去了五台山碧山寺剃度出家...
要知道,这可正是年轻人对未来充满各种设想的年纪,他却选择了青灯古佛的生活,看来他年纪轻轻就看破了红尘,也不再过多执迷于灯红酒绿的俗世。
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感悟,他之后正式成了一名僧人,法号“达云”。
从那天起,世上少了一个叫汤平的年轻人,多了一个潜心修行的达云法师。
不过出家不是结束,而是开始。
达云法师知道,修行不能只靠一腔热血。为了把佛法学透,他开始四处参学。浙江的寺庙、江西的丛林,都留下过他的脚印。
他不像有些人为了名气跑庙,而是真的沉下心来,跟着各地的高僧学习,把学到的东西一点点记在心里,融在日常的修行里。
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,而2003年,他如愿考上了厦门闽南佛学院。
这所佛学院在佛教界很有名,进去不容易,毕业更难。
可达云法师在那里待了四年,每天除了早晚课,就是啃经书、听讲座、和同学讨论佛法,以至于在2007年,他顺利毕业。
而因为表现太突出,直接被留校当了监学,负责帮着管理学生,同时把自己的佛学感悟讲给师弟师妹们听。
2010年,五台山碧山寺的妙江长老特意召他回去,让他帮忙管理寺里的事务。
从那以后,他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。
后来他又到了天津华盛寺,一步步从普通僧人成长为能挑大梁的负责人。
再后来,他成了天津大悲禅院的方丈,还担任了天津市佛教协会的会长,甚至成了天津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的副主任。
身兼数职的日子里,在大悲禅院,他要管着寺院的日常杂事,大到寺庙建设、僧人管理,小到香火安排、游客接待,样样都要操心。
在市佛教协会,他要跟着研究宗教政策,组织各种活动,还要带着大家做公益。
熟悉他的人都说,他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,常常是这边刚开完会,那边就接着处理寺院的事,忙到半夜是常有的事。
可再忙,他也没忘了“公益”这两个字。
从2020年开始,他自己掏腰包捐的钱就快到六十万了。
这样的一个人,真的像网上说的那样,借着身份享受、德不配位吗?
显然不是。
几张照片定不了性回头再看那些引发争议的照片,其实藏着很多被忽略的细节。
那套被骂“奢侈”的茶具,说不定是信众出于尊敬送来的供养;那些精致的糕点,可能是别人探望时带的伴手礼;他住的地方陈设讲究,或许是寺院的正常布置,毕竟作为方丈,接待客人、处理事务也需要合适的环境。
而出家人的“简朴”,从来不是指要穿破衣服、住破房子,而是心里的清净、对物质的淡然。
如果仅凭几张照片里的物件,就给一个人的修行下定义,也太草率了。
而且熟悉僧团生活的人都清楚,出家人虽然吃素,但为了不让身体太弱,日常饮食里油盐往往放得多,馒头、面条这些碳水也吃得多,时间长了,健康隐患就藏不住了。
再加上他常年连轴转,寺里的事、协会的事、公益的事,哪一样都得他操心,身体早就处于亚健康状态。
官方说他可能是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离世,结合他照片里的状态,其实一点都不意外。那
些说他“享乐”的人,怕是没看到他背后熬过多少夜、跑过多少路。
网络时代,好像每个人都有了评判别人的权力,几张照片、一段掐头去尾的话,就能轻易给一个人贴标签。
可对一位刚离世的人,尤其是一位为佛教事业、为公益付出过的法师,这样的评判太不公平了。
“逝者为大”这句话,说的不是要无条件认同逝者,而是要保持一份基本的尊重,不恶意揣测,不造谣抹黑。
说到底,几张照片定不了一个人的性,几句恶意的话也盖不住一个人的功绩。在网络上敲下那些伤人的字之前,不如多想想:如果换作是自己,在离世后被这样揣测,会是什么心情?
多一份理解,少一份偏见;多一份尊重,少一份恶意,这才是我们面对生命该有的样子。
参考资料:澎湃新闻-天津市佛教协会会长、大悲禅院方丈达云法师圆寂,终年51岁
发布于:河南省盈昌配资-股票上杠杆资金-股票市场配资-如何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