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6月20日,成都地铁2号线一节车厢内,一对上海老夫妻因座位问题引发冲突。当时一排6人座位坐了5名乘客,因未紧密贴坐留有空隙,大爷要求旁座一位看手机的阿姨“让位置”。
因地铁嘈杂且阿姨专注手机,第一次提醒未被注意;第二次提醒后,乘客立刻起身让座。然而,大爷竟不依不饶,当众辱骂:“成都人没素质!我上海过来的,懂不懂规矩?”
甚至对前来调解的乘警咆哮:“别跟我讲道理!”。
全程中,大爷中气十足、盛气凌人,而同行的老伴也加入指责,称“年轻人该懂中国规矩”(指尊老爱幼),引发周围乘客强烈反感。
地域攻击、道德绑架与规则双标
1.地域歧视:一句“上海来的”试图制造身份优越感,却暴露自身狭隘。事件曝光后,上海网友纷纷留言:“别给上海丢脸!”甚至主动向成都道歉。地域从不是道德标尺——文明与否,只看个体行为。
2.让座非义务,更非特权:座位已让,仍遭持续辱骂。目击者指出,这对老人“中气十足”,毫无体弱迹象;而当事乘客坦言:“腿脚不便的老人我必让,但您吼得比我还响!”。让座是情分,绝非道德绑架的筹码。
3.自诩“规矩”却最失序:公共场合喧哗、辱骂、挑衅乘警,反斥他人“不讲道理”,实为规则利己主义——将“尊老”扭曲为“特权”,将公共空间当私人领地撒野。
不是“老人变坏”,而是“坏人变老”
某些人仗着年龄当“道德判官”,动辄以“规矩”绑架他人,却对自身言行毫无约束。此类行为与地域无关——哪里都有文明长者,哪里也都有“老巨婴”!
•,真正的素质,是体谅年轻人的疲惫:早高峰地铁里,多少年轻人扛着加班通宵的疲惫?尊老的前提,是“老”亦需“尊人”。
•,真正的规矩,是守住底线而非挥舞籍贯:当“我XX来的”成为攻击武器,暴露的恰是骨子里的傲慢与匮乏。
城市文明的试金石,不在高楼广厦,而在车厢里能否对陌生人多一分体谅;
社会进步的刻度尺,不在年龄资历,而在强者是否愿为弱者留一寸尊严。
白发绝非戾气的通行证,地域更非道德的免罪牌——唯有扔掉“人上人”的幻觉,才能找回“人中人”的温良。
盈昌配资-股票上杠杆资金-股票市场配资-如何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