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时常觉得,锂电池行业就像一场马拉松,跑到半程突然刮起一阵强风,把本来跌跌撞撞的选手们又吹得精神抖擞起来,不过别急着鼓掌,这个风到底有多猛,还能吹多久,谁也说不准,最近锂电设备圈子里刚刚起了点热闹:大家议论纷纷,业绩回暖了,固态电池成了新晋网红明星,股价跟着上蹿下跳,乍一看,都挺让人兴奋,可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,不禁让人多琢磨两下。
讲真,2024年开年以来,锂电设备公司都有点“小阳春”的意思,只看前“19位选手”的账本,上半年合计揽了219.13个“小目标”,是的,单位是亿元,比去年多挣了3.3%,不过这个增幅,说句掏心窝子的话,并不算有多惊人,尤其放到锂电行业之前那种暴涨比拼里,它只是刚露头的小草。
但真正让人挠头的是“合同负债”,这个看起来很技术流的词,其实就是客户提前付款,给企业下单的那部分,先把钱给你,货慢慢做,结果发现大家的合同负债一下子飙到了253.98亿元,同比多了足足21.4%,这就不一般了——你还没看到买家真把成品拿走,但钱已经砸进来了,这是典型的业绩先行信号,相当于行业提前开了绿灯。
咱仔细说,订单回暖是源头哪来的?归根到底还是下游电池龙头表哥们又开始疯扩产了,特别是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,正吃肉喝汤的时候,订单自然“哗”一下子就多了,产能利用率高得吓人,今年上半年,不光头部企业排队开工忙,还嚷嚷着要扩大队伍,拼劲儿十足,眼看行业要转折向上,但总感觉——这个春天,比2021—2022年那段疯狂岁月,还是差点火候。
股价跟着锂电设备公司一起嗨,固态电池撑起了今天的话题热度,资本市场这两年啥最嗨?当然是新赛道!固态电池说了句“我来了”,直接把大家的情绪“点燃”,不过老实说,短期里带来的收益,远没有想象那么爆炸,倒是远期给了大家狠狠的“画饼”,一倍以上增量?有这么好的事,谁不心动!
别急着敲锣打鼓,说到底,锂电设备行业的暖意,究竟热到哪,别被表象唬住,还是得细究龙头扩产这块的含金量。
这个月大家讨论最欢的,还是宁德时代,产能利用率冲上了89.86%,去年还是76.33%,直接一个大跳水,稳稳坐在头牌椅子上头,“海外需求大爆发+价格战逼走了低端厂商”,说起来好像都比较励志,其实那都是血和汗的洗牌过程,只有头部企业能熬到扩张周期又一轮。
比方说,先导智能,就在半年报里抖了底,上半年起死回生,主要得益于下游大哥们纷纷开工,订单那就不用说了,蹭蹭地涨,让人摸不到头,但又不得不信。
宁德时代这一年多时间,是完成了“从谷底到山腰”的攀升,第三季度“购建固定资产、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”开始回升,第四季直接冲到99.12亿元,环比暴涨33.3%,同比更是猛增47.8%,直接让人想起了“王者归来”的样子,不过放在跟2021—2022年比,那真是“小巫见大巫”——最辉煌的那阵子还远着呢。
其实锂电这行永远不缺预期,波折间总有新希望在滋生,尽管一度产能严重过剩,可整个行业身体还算结实,高工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877.6万辆,增幅夸张——29%,动力电池装机量465.9GWh,同样猛涨35%,中国更是过了猛龙过江——今年上半年,新能源汽车卖了567.4万辆,增了33%,动力电池装机量达288.1GWh,居然还上涨了44%。
储能赛道也是挡不住,GGII的数据把人看傻眼:2025上半年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265GWh,年增128%,到底是谁在用这么多电,感觉以后家家户户都能用上电储起来,不过市场确实大,还真不是瞎说。
不服气的会说,龙头企业这波扩产到底能不能扛到最后?用宁德时代的现金流举例,虽然铁了心要扩,但跟21、22年巅峰,那力度还是嫩点,行业短期回暖可持续,但想再翻倍,真不容易,毕竟山头已经太高。
其实,大家的目光逐渐都汇聚到固态电池这“新物种”身上,没人怀疑这东西能掀起新的一轮资本风暴,毕竟每次技术升级都是一场新游戏,井喷但也暗藏风险。
这一回,锂电设备公司的分化特别显眼,19家上市公司里头,只有11家营收正增长,剩下8家还在“过冬”,占比42%,也就是说行业这锅水,还没完全热起来,大家有的在烧,有的还在冰窖,哪儿都遇到挫折,毛利率的直线下跌就是警号,平均只有26.2%,同比再掉了2.7个百分点,61%的公司都在经历毛利腰斩,这不是闹着玩,竞争压力像过山车一样刺激。
“卖铲子的比淘金的先发财”这烂俗的行话,此刻又被验证了——固态电池量产预期一提上桌,设备商股价就起飞,用的是“提前预支未来”的套路。
头部锂电企业的动作又加了一把火,宁德时代、亿纬锂能、国轩高科、孚能科技等老兵,都在官宣进入固态电池中试阶段,意思就是还没到大规模刷屏,但已在实验中起步,准备“试水深潜”,其实比亚迪、丰田也排了队:丰田定了2026年小批量试产,2030年上量;比亚迪说2027年先装车试体验,2030才会彻底放量,宁德时代则更早一步,喊话2027年实现量产,希望都很丰满。
卖设备的企业,想提前抢跑,布局已经偷偷晒出来了,行业报告显示,像先导智能、赢合科技、利元亨、海目星,这几位兄弟在固态电池设备方面都有一套,有备而来,等着新蛋糕上的第一刀。
可技术不是空气,看上去很美,落地很难。固态用的是固态电解质直接替换液态电解液和隔膜,这一下生产线的装备跟之前完全不一样,新设备呼呼加购:前段新增干法电极固态膜设备,中段叠片方案催生等静压设备,后段加码高压化成装备,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。
有点数据可依,中信建投的分析说,固态电池生产线单GWh设备投资额,比液态直接翻倍,1.2亿~1.5亿元涨到2.5亿~3亿元,有的数据指出,中试产线设备花的更多,是液态的4~5倍,这不是小成本,新技术就是要花钱“砸出未来”。
中信证券预计,2030年时,固态电池设备市场有望达到533亿元,2026—2030年年均增速超过150%,EVTank还更乐观,全球市场到那个时间点估算为1079.4亿元,咋也比2024年19家锂电设备总营收422.82亿元多一大截,“一倍以上增量”并非无源之水,只是得慢慢等。
但这里有个防雷提醒——固态电池的量产进度可不敢太乐观,别被某些预测忽悠晕,产业化速度慢,现阶段更可能先在3C电子、小型飞行器、人形机器人这些价格不敏感的小圈子里普及,动力电池应用上因为成本太高,短期内还够不着,几年的窗口,增量有限,饼画得再大也不能吃撑了。
说起来,锂电设备这波“春意”其实是受到了双重刺激——一边是传统动力电池与储能需求焕发新动力,扩产周期重新启动,一边是固态电池带来的技术升级预期,将行业搅得热气腾腾,可是那种“炒到爆”的热度还真不是所有人都有份,分化现象很明显,赢家笑得很嗨,弱者还在泥淖里挣扎。
行业的底层逻辑其实也很清楚:不管技术怎么进步,只有下游大厂吃得饱,设备商才能跟着分蛋糕,“先行指标”回春只是“局部温暖”,想全行业普遍回暖,还需要更大的推力和更猛烈的市场动能,否则就是局部涨幅,全局观望。
未来几年会不会有一场固态电池引领的“黄金大周期”?你我都在等答案,不过身处这个风口浪尖,锂电设备厂商要么吃技术红利,要么被市场淘汰,选择很残酷,故事从不温柔,谁都想挺过下一个寒潮。
总的回看这半年,锂电设备行业其实刚摸到一点春风,还远远没有进入“繁荣盛世”,下游龙头的扩产让业绩短线回血,但大面积迸发的局面还不出现,固态电池利好带来的增量市场令人兴奋,但落地周期和成本掣肘又是当头棒喝,行业分化极其明显,是时候冷静下来,不要被一时的股票上涨冲昏头脑,注重持续力量和技术迭代,才是企业真正的护城河。
说了这么多,心里是不是还在琢磨:这固态电池和锂电设备到底能不能共舞出行业新传奇?不妨留言聊聊你对锂电行业的看法,是看好长线技术升级?还是担心短期回暖昙花一现?你站哪边?
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,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,请及时反馈,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。
盈昌配资-股票上杠杆资金-股票市场配资-如何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